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發佈日期:2024-07-24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席大大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對新時代我國生產力發展實踐作出的理論概括。我們要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精髓要義,搶抓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立足新發展階段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並存。從機遇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從而為我國變道超車提供了歷史機遇。從挑戰來看,我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必須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經濟結構優化。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關鍵舉措。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區別於傳統生產力的主要方面,就在於不斷通過創新科學技術、資源配置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等,實現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創新主導體現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全過程。新質生產力為我國優化區域生產力佈局提供更多可能性,為欠發達地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有助於破解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新質生產力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助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可以更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對外開放中充分吸收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我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將為高水平對外開放蓄勢賦能,推動形成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格局。新質生產力帶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躍升,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充分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同時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更好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推動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創新人才培養、創新體系構建、科技研究突破為支撐,是我國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一環,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提升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聯繫。

 

  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其關鍵在於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當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持續釋放紅利,促進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其一,釋放技術紅利。技術進步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動力。以科技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新質生產力釋放的技術紅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現技術創新,主要表現為催生更高質量、更優性能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為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二是實現效率提升,主要表現為生產工藝的改進,重在通過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等方式提升生產效率。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製造業中佔比超過80%,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其二,釋放結構紅利。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要素從低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向高生產率的非農業部門(尤其是製造業)流動,有效提升了我國全要素生產率。隨着我國發展階段和內外部條件的變化,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有所放緩。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推動要素組合的優化和躍升,實現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具有更豐富知識、更高技能的勞動者,與更加智能、高效、低碳、安全的勞動資料相結合,對傳統和新型勞動對象進行優化組合,通過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這將助力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為我國經濟發展釋放巨大的結構紅利。

  其三,釋放綠色紅利。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能夠通過釋放綠色紅利,促進我國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一方面,對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國單位GDP能耗仍然較高,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發達國家的2至3倍。綠色化改造就是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有效降低全鏈條能耗物耗,推動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循環生產體系,推動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綠色產業本身的發展,將帶動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從而促進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據《“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綠色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11萬億元。

  其四,釋放改革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離不開制度創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會推動生產關係變革,這將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具體而言,改革紅利主要來源於以下幾方面。一是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二是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就要求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投入力度,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三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生產要素特別是新型生產要素自主高效流動和優化組合,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必須加快完善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規則。四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培育新質生產力必須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完善激勵機制,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激發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

 

  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一是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牛鼻子”,促進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佈局,力爭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打牢基礎。二是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及時應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提高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三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利用我國應用場景豐富優勢,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四是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鼓勵不同地區從實際出發,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者原磊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原標題: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記者:原磊
責任編輯:代曉靈、劉圓圓
網頁編輯:蘇偉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